发布时间:2025-07-02 07:16:53 来源:灯塔线 作者:知识
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(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4.9%),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已突破7万亿元。这场涉及代际公平与财政可持续性的改革博弈,正在考验政策制定者的智慧。
现行统账结合制度建立于1997年,但存在两个结构性缺陷:
这导致个人账户沦为"数字债权",名义账户制特征日益明显。
2023年中央财政补贴养老金1.2万亿元,但单纯依赖财政不可持续。德国经验显示,里斯特改革通过税收优惠激活私人养老金,10年内覆盖率达42%。
人社部测算显示每延迟退休1年可减少基金缺口2000亿,但需配套弹性退休机制。日本实施"60-70岁自主选择制"后,65岁以上就业率提升至25.1%。
虽然已划转1.68万亿国资充实社保,但股权分红率仅2.3%,远低于挪威养老金4.7%的长期回报。
措施 | 短期(1-3年) | 中期(3-5年) |
---|---|---|
账户管理 | 做实5%个人账户 | 建立名义账户制(NDC) |
筹资渠道 | 提高国资划转至20% | 开征专项养老税 |
瑞典的NDC改革证明,透明化记账利率(近10年平均4.2%)可使制度可持续期延长15年。
需警惕两个极端:
法国通过点值制改革,将待遇调整与人口寿命、经济增速双挂钩,值得借鉴。
这场改革本质是重塑国家、企业与个人的责任边界。在财政约束(赤字率3%)、经济增速(5%左右)等硬约束下,任何方案都需在帕累托改进中寻找最优解。
相关文章